电脑计算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9|回复: 0

缺乏父母关爱 留守儿童易患"城市孤独症"

[复制链接]
酸梅子 发表于 2012-5-23 11: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桂林生活网讯(记者孙敏)父母在身边陪伴,一家三口和和美美,家里吃穿不缺,想要什么,只要
不太过分,家里都能满足……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却
是他们的奢望和梦想。他们或是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或是外来务工人员
子女……比起在正常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或许会多一些,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疏
解,有的孩子也许会发展成为“问题儿童”。那么,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们造成了什么影响?对于
他们的教育,我们应该给予怎样的关心?从本期开始,教育版推出“关注特殊群体孩子”系列报道,让
我们走进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心声,探讨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方法,以此提醒社会、
学校和家长对这些孩子的关注,共同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快乐地成长

    提及留守儿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父母在城市里打拼而不得不留在农村的孩子。可是,记者
调查发现,如今城市里也出现了一批留守儿童,他们往往家境不错,却无法与父母一起生活;他们拥有
孩子们艳羡的游戏机和零花钱,却常常感到生活无聊……亲情的缺失让这些孩子感到空虚迷茫,从而产
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和现象,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
道难题。
    城市留守孩子的“城市孤独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留守城市孩子们的家长多是忙于工作或生意,长期在外忙碌而将孩子托交给长
辈或者保姆、邻居代管。城市留守儿童群体的逐渐庞大,也带来了这个群体较为普遍的问题:城市孤独
症。
    症状一:不善沟通少朋友,与游戏机为伴
    就读于市胜利小学的小华(化名)是名城市留守儿童。虽然家在城市,但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工作,
多年来,小华在城市里由爷爷奶奶抚育成长,虽然家庭条件殷实,但孩子却因为长期与父母缺乏沟通和
交流,形成了孤僻的性格,这一度让他的班主任全桂芬感到很为难。
    刚进班里,小华的奇怪脾气就引起了全桂芬的注意。“不爱和同学玩,不参加集体活动,成绩很差
,上课无精打采想睡觉,老师的话完全听不进去。”全桂芬主动与小华的家长联系,发现小华和爷爷奶
奶一起住。因为父母不在家,小华每天晚上都看电视、玩电脑到深夜12点,第二天上课就睡觉。
    全桂芬联系上了小华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希望家长多关心孩子。但妈妈打电话回家,在和孩子简单
交流后,来电很快就变成了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购物电话”:为孩子买一个游戏机、换新电脑……
    症状二:性格易极端,以自我为中心
    11岁的阿明(化名)是拱极小学的学生。因为父母均在外地求职,阿明从小就寄住在亲戚家读书,
由亲戚照看。
    “阿明的亲戚一家对教育很重视,在低年级时,阿明的成绩都还不错。”因为阿明的特殊情况,阿
明的班主任一直对孩子的成长很关心,但老师发现,随着阿明年纪的增长,孩子因远离父母而产生的问
题也慢慢显现。
    “最突出的一点是性格暴躁。”阿明的班主任发现:阿明不喜欢和同龄孩子在一起,而是更倾向于
和社会上比他年龄大的孩子玩;在班里,阿明喜欢学社会“大哥”说话,在同学间“找茬”,稍不顺心
,就会在班里挑起事端……这让老师们很头痛。因为阿明父母不在身边督促,亲戚的教育责罚对阿明也
是“蜻蜓点水”无法到位,不听老师、长辈们的话逐渐成为阿明的“常态”,这也让阿明的性格问题越
来越突出。
    很多老师都观察到了城市留守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胜利小学教导处主任刘嵘在实际教学
过程中对此感触很深“有的孩子会在上课进行到一半时突然站起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或者上课一直
低头玩手机,对外界的事情一概不管不问。”
    城市留守孩子多是“精神上的留守儿童”
    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专家李钊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因为父母在家时间较短,孩子虽然
物质上比较富足,但却长期与父母较少沟通交流,缺乏亲情沟通。因此,城市里的留守儿童从严格意义
上讲,更多是“精神上的留守儿童”。
    “与农村留守儿童不同,城市留守儿童的父母们一般都‘不差钱’,但因为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
感觉亏欠了孩子,总是希望用金钱来弥补自己无法给予孩子的关怀,生怕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李钊
指出,小华虽然衣食无忧,但却无法和其他同学那样与父母实现交流,生活单调、缺乏乐趣,丧失掉了
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求知好奇心和集体荣誉感,进而陷入人际关系交往的恶性循环:生活没有规律、沉
迷于虚构的网游世界、不善于听建议、喜欢独来独往。
    在李钊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留守儿童比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情况更复杂。如:由于父母不
能陪伴在身边,孩子心灵空虚、生活单调,更容易受到不良习惯的诱惑,往往会选择比较放纵的生活,
在网吧、游戏机厅等地方逗留;又或者因为长期不和父母交流,在思维模式上容易走极端,多表现为不
善于与同伴交往,人际关系紧张、遇事易冲动等。
    李钊指出,与农村留守孩子容易自卑的特点不同,城市留守孩子更多呈现出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的
性格特点,“关心我的人少,我也不在乎”成为了不少城市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心理暗示,觉得自己受到
家长的重视不够,甚至觉得自己的父母太过自我,不够关爱自己。尤其是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会不断把
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做比较,越发容易产生怨恨父母的情绪,从而导致焦虑、自闭等。
    “代理家长”帮扶孩子成长,但无法替代家长
    市胜利小学原为铁路小学,学生由学区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福利院孤残儿童三类组成。学区生
的父母大多为铁路系统工作人员,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能保证对孩子的良好教育,形成了“城市留守学
生”的独特群体,也让胜利小学在思考照顾城市留守儿童方面形成了一套特别的方法。
    学校老师与留守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成为孩子的“代理家长”。每学期开学,帮助孩子制定学习
计划,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学校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解决孩子心理上的困惑。此外,为了树立孩子的信心和责任感,学校还开展了小明星的评比活动,不
单纯“以成绩论英雄”,而是针对孩子的不同特长给予肯定。
    全桂芬在帮助小华的过程中,也承担起了“代理家长”的责任:每晚10点打电话给孩子,督促孩子
早点睡觉;每天早上叮嘱孩子一定要记得吃早餐;每过一段时间,要和孩子聊聊天……事无巨细的关心
,渐渐打开了小华的心房。今年妇女节当天,小华在放学后专程跑到全桂芬面前,给老师送去了一句简
单的祝福———“节日快乐”。虽然简单,但在全桂芬眼里却是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的最大变化。
    但在实践过程中,全桂芬也深深感受到单靠学校和老师的工作远远不够:“毕竟学校无法替代家庭
,老师无法替代家长。”
    专家呼吁:孩子的成长过程,家长最好不要缺席
    “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环境。家庭及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及
作用。”李钊说,家庭的完整、父母给予孩子的关爱才能使他们体会到亲情、家庭的温暖。孩子只有通
过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全面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生活、个性得到逐步完善。如果孩子长期缺乏亲情的
关爱和抚慰,长此以往,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不利。而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无法及时
向父母倾诉并得到指导,容易形成心结,也会造成对亲人及周围人的对抗情绪。
    李钊提醒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角色最好不要缺席。“家长们在将孩子托管给亲戚或别
人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其利弊,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必要的牺牲和调整是值得的,这是为人父
母的责任和使命。”李钊说,如果家长必须在外无法回家,应定时打电话和孩子交流,关心孩子身边发
生的事情,让孩子感到父母时刻惦记着自己,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亲情。大兴区清理化粪池 http://www.hfktcf.com
重庆质量认证 http://www.cqzlrz.com熟食柜http://www.dccj.cn重庆灌木http://www.cqjsyl.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电脑计算机论坛 ( 京ICP备2022023538号-1 )

GMT+8, 2025-2-5 15:40 , Processed in 0.1523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